不得不说,「文件夹」跟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办公,真的承载了太多!那些名字不认识的文件夹,有重复内容的文件夹,建了之后打开是空的文件夹......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杂乱无章。
工作中总有紧急需要找文件的时刻。特别是今天,各种碎片化的资料、无纸化办公后的电子版文件越来越多。回忆一下,有没有某个时刻,你的领导站在你旁边,盯着你从一片凌乱的文件资料中找某项文件,结果还要靠搜索,依然没找到的尴尬。
人常说: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」,如果看到一个人电脑文件特别杂乱,像这样:
那你会觉得大概率他是一个低效的人。把文件夹变!整!洁!也能提高工作效率,废话不多说,可以遵循这 4 个建议进行整理。
选择适合你的分类方式
不同角色的人适合不同的文件夹分类方式:
❶ 做项目的人可以按项目分,比如:A 项目、B 项目、C 项目。
❷ 做行政经常处理数据资料的人可以按时间分,比如 2019、2020、2021。
❸ 做销售的人可以按客户分,比如 A 客户、B 客户、C 客户。
❹ 职场新人可以按流程分,比如启动、进行中、已结束。
❺ 自用电脑可以按类型分,比如照片、文档、视频。
当然,这些分类可以嵌套使用,例如名为「A 项目」的文件夹可能包含名为「2019」、「2020」和「2021」子文件夹。
具体项目怎么分类,更多时候是个人工作生活习惯的选择,一般按大的项目分。比如按照不同的客户分。只是大家分类的时候,一定要让各个文件夹之间没有交集,确保一个文件,属于A,就不会属于B。
不要建立太多文件夹
套娃式的文件整理是不可取的。点开一个文件夹,再点开一个文件夹,再点开一个文件夹,再点开一个文件夹,再点开一个........,这文件藏那么深,是有多机密,而且花费在找的时间成本也太高了。
遵循「57 原则」:同级最多 7 个文件夹,最多 5 层。
为什么是 7 个文件夹?
1956 年,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乔治·A·米勒注意到年轻人的记忆广度大约为 7 个单位,超过了就容易忘,所以同级 7 个文件夹你会有一目了然的掌控感。
为什么是 5 层?因为上面说了 5 种分类方式,全部嵌套使用一遍,5 层也就足够了~
用「3W1X」原则命名
用「3W1X」原则命名文件,便于以后的搜索。
比如「营销计划.doc」就不好,而「20200630-销售部营销计划-客户 A-V3」就更有利于搜索。
❶ When 时间:如20200630.
文件的最后操作时间是一项重要的信息,建议将时间写在文件名最末尾,格式如20150724或150724。
❷ What 如事项:销售部营销计划。
内容,什么场合、什么活动、什么主题,是讲话还是贺信,是总结还是规划,都要在这一部分体现出来。
❸ Who 如主体:客户 A。
如果是团体协作的文件,WHO指的就是团队某个成员的文件。如果个人电脑文件命名,也不要忽视了Who。这里的Who指的就是文件的主体,比如某某校长讲话稿,这是谁的讲话稿;张三2019年工作总结,这里Who就是2019年的张三;某某书本学习心得,这里的Who就是这本书的名字。
❹ X 备注:如第三版
一定要严格遵守3W原则,写清楚谁改的,什么日期改的。最后的定稿要注明。另外,还可以在文件末尾编上1、2、3、4、5。如2019年某某工作方案张三改1_20191024,2019年某某工作方案张三改2_20191026,2019年某某工作方案李四改3_20191103,方便找回以前的版本,也能更清楚的知道谁是定稿。
而且不要使用无意义的文件名,比如:xn_483784@596w_1l.jpg、J0UPIHT2R.doc,等等。也不要用缩写,比如:gkd.xls,当时你知道什么意思,但是一个月之后就会完全忘掉。
桌面文件按照四象限整理
具体做法是在桌面划分四个象限(区域),分别定义为:
「收集篮」、「处理中」、「已结束」、「已归档」,我们甚至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四象限的桌面背景。
记住第一次就把文件保存到正确的位置,不要先随便保存一下,随便起个名字,想着以后再修改,通常都没有「以后」了~
最后,很多人还是习惯双击文件夹逐层打开寻找文件。其实现在操作系统的搜索功能强大,完全可以用搜索取代逐层寻找文件。
如果你正确命名了你的文件和文件夹,它将很容易找到。
比如说寻找《2020 工作总结.doc》,不需要打开「工作」-「2020」-「汇报材料」,直接搜索文件名就可以找到啦!